“智能交通”這個詞匯,近年以來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出現在基礎設施建設行業(yè)中。就算普通市民也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了智能交通的出現,給生活帶來的巨大了便利。從公共交通卡的更廣泛應用,到交通信息發(fā)布……。當然,這只是智能交通在建設初級階段的呈現。
5月18日,由隧道股份、中國中車、千方科技等聯合出資打造的“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”揭牌誕生。這家由中國城市基礎設施、交通裝備制造、互聯網科技領域領軍企業(yè)組成的新興企業(yè),將為城市和市民提供更具“未來感”的智能交通建設服務。
交叉學科的勝利
相較于傳統交通系統的規(guī)劃設計和建設,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更是一場交叉學科、復合專業(yè)的盛會。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智能交通的發(fā)展除了有賴于城市綜合交通規(guī)劃、項目建設運營、大數據集成,還需要電子通信、物聯網等眾多領域的合力。
“在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中,除了傳統基建企業(yè)的參與外,還需要通信、互聯網及頂尖交通裝備企業(yè)的參與。”據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光照介紹,因此,智能交通公司的“各方股東”均是在基建、通信、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(yè)和專家。例如,智能交通公司組建方之一——隧道股份是國內知名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,具有極為豐富的超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經營;中車集團是全球規(guī)模最大、品種最全、技術最領先的交通裝備供應商之一;千方科技則是移動互聯背景下,技術創(chuàng)新型的智能交通運營服務商和大交通數據服務商。
通過各方的聯合,智能交通公司不但可以更好地統籌協各方的優(yōu)勢市場資源,更能依托彼此先進的頂層設計方法、豐富的大型復雜項目管理經驗和強有力的產業(yè)鏈整合能力,為智慧城市的交通發(fā)展提供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。
常光照表示,以往,建筑、裝備、科技類企業(yè)“單打獨斗”,但最多只能在設計、建設或者通信、運營單個領域做到“專家”;現在三方聯合后,我們可以把交通規(guī)劃、設計和建筑建造技術,與互聯網、通信技術更好的結合起來,提供智能交通全生命周期集成、設計、建設、運維一體化的全面服務,提供從頂層設計到實踐管理以及產業(yè)鏈資源的整合能力,達到1+1+1>3的效果。
交通堵?智能交通來解決
上海智能交通公司成立初始,便致力于為城市交通解決最大痛點——交通堵。
在成立首日,上海智能交通公司便與中國通信運營巨頭——中國聯通簽署戰(zhàn)略合作協議,在未來5年中,通過在窄帶物聯網應用、智能交通、行業(yè)應用平臺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,從上海起步推進智能交通系統在中國各地城市的落地與應用,共同為城市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。
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注重一站式服務,利用智能交通集成平臺構建立體交通信息體系,將離散區(qū)域內、不同領域內的數據加以集成整合,實現跨區(qū)域的信息共享,同時通過智能傳感設備對交通狀態(tài)信息的感知獲取滲透至行業(yè)領域的關鍵節(jié)點,實現精細化監(jiān)管,有效降低閑置資源浪費,有效提高交通運行效率,提高交通安全水平。
比一般交通信息共享更為前端的是,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有一個完整閉環(huán)的互動。在整合城市交通的同時,他們將對收集的設施運維數據進行具體分析,針對信息情況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,反過來指導城市規(guī)劃設計,提供整體解決方案,進一步優(yōu)化城市建設。
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的服務對象絕不只限于“有車一族”,它以城市智能交通整體解決方案和專業(yè)解決方案的一體化綜合服務商為定位,將綜合應用人工智能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互聯網+等新技術,面向下一代車路協同路側關鍵技術研發(fā)、城市大數據融合的城市交通決策以及城市交通時空資源的共享開發(fā),致力于全面改善城市交通管控能力、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和出行者的便捷性,增強城市交通的承載彈性,。
轉載媒體
[table]
媒體分類,時間,媒體名稱,原創(chuàng)
國家通訊社,5/18,新華社 全文刊載,原載
國家通訊社,5/18,中國新聞社 全文刊載,原載
平面媒體,5/20,新聞晨報,原載
平面媒體,5/19,建筑時報,原載
平面媒體,5/19,上海日報,原載
平面媒體,5/22,浦東時報,原載
平面媒體,5/24,上??萍紙?原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8,新華社新華網,轉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8,中國新聞網,原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9,上海日報網,轉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20,騰訊新聞,轉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8,上海觀察,原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8,新民網,原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9,搜狐,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9,東方網,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20,建筑時報微信,原載
網絡媒體/新媒體,5/19,建筑時報微信,原載
[/table]